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隨想義大利旅程

義大利最近很有事,隨手翻閱以往相簿。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橋樑、戶外和水
2013年底第一次到歐洲旅遊,就是到佛羅倫斯自助行,回憶非常豐富。文藝復興遺跡目不暇已,後來才發現錯過很多。
當時真的很勤奮,早上七點先外出慢跑,把當天計畫走的市區行程先跑一趟。
我在河對岸,拍攝Uffizi Museum。那幾天屢次經過,但行程太趕沒走進去參觀,覺得很遺憾。
好幾年之後,大概是一兩年前,看了伽利列的科普節目,介紹他的科學成就與紀念博物館館藏。地點就在烏菲茲博物館的右手邊,就更遺憾了。
@2013

2020年2月21日 星期五

英雄廣場上的匈牙利


每年一度的外遊結束後,我會上網尋找這國家的政經情勢,供進一步研判。這個習慣在匈牙利遭遇困難,因為馬札兒文不易掌握。雖然都是使用拉丁字母,但跟周邊的印歐語系字詞的關聯性非常低。西班牙的巴斯克語與馬札兒語、芬蘭語並列為歐洲的孤立語言。而後兩者雖起源於烏拉山脈的烏拉語系,彼此還無法溝通!算是孤立在西方世界的東方遺跡!
但匈牙利的印象還是令我回味!除了能欣賞布達宮坐落在蜿蜒多瑙河畔最漂亮的一段,另一方面也受英國影集”Strike Back”影響:英國情報小組到世界各地出勤,布達佩斯任務是翦除新興極右翼的陰謀行動。在歐洲右翼勃興,歐盟坎坷前行的路途中,我想親身見證與體會新興極右翼政治在此地的影響。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和戶外
匈牙利的右翼總理在位已久,但在布達佩斯街頭並不常看到太強烈的民族主義象徵或符號。直到待在布達佩斯的倒數第二日,我才搭著古老的地鐵一號線來到列為世界遺產的英雄廣場(Hősök tere)。
英雄廣場起造於1896年,為慶祝匈牙利建國1000年。廣場上的標誌性雕像是馬扎爾人(匈牙利人)的七個酋長和歷史上重要國家領導人。非常具有民族主義色彩。
當天陰雨綿綿,人群不多,剛好遇見小型政治訴求的擺設。內容是以馬札爾文控訴特里阿農合約的不公平(巴黎和會上處理戰敗國匈牙利的合約,在凡爾賽的特里阿農宮Trianon簽署),大意是這個合約令匈牙利失去2/3的領土,並附上歐戰主要戰勝國英法美意若僅存1/3領土的示意圖。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和戶外
對於失去領土的情感訴求,的確非常有力。但恰巧前一天我到市區的匈牙利國家博物館,剛好有個對比式的論述。
每到一個國家,我喜歡參觀該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這個國家怎麼看待與建構自己的歷史?是我地歷史?還是國族歷史?還是統治政府的遞嬗歷史?匈牙利國家博物館顯然採用的是國族歷史觀,詳盡描述馬札爾人遷歐過程與領土變更;對於巴黎和會倒是有比較平實的描述:國家疆界的重新劃分,是基於民族分布的現實。新的匈牙利成為匈牙利人的匈牙利,切出了北方的斯洛伐克與部分波蘭、東方的羅馬尼亞人與南方的塞爾維亞人居住區,沒有太多的情感控訴。
未提供相片說明。
英雄廣場上展現的的匈牙利右翼民族主義,算是此次旅程的一點小火花。
「autocracy foreign affair」的圖片搜尋結果
但國際政治圈對匈牙利右翼政治的興趣遠大於此。2019年九/十月號的Foreign Affairs雜誌,將匈牙利總理Viktor Orbán列為當前世界五大強人,其他並列者分別是中國的習、俄羅斯的普丁、菲律賓的Duterte與土耳其的Erdoğan。這篇標題是”Autocracy Now”的文章,將Orbán描述為”從最初的自由主義者,隨著風向轉為憤世嫉俗的右翼民粹主義者,作為總理開始拆解民主制度與破壞法治”。
匈牙利在戰後擁有歷史悠久的爭取自由主義傳統。除了1956年爭取俄軍撤退與政治自由化的革命,1989年象徵性地向奧地利開放邊界,吸引東德人逃向西德,間接促成柏林圍牆的倒塌。
東歐集團瓦解後,也是自由主義思潮在匈牙利的轉折點。90年代計畫經濟朝向市場經濟的陣痛,促使右翼保守主義的崛起,Orbán的立場也在此時轉向。2014年起的第三任總理任期,加速向右轉。歐洲難民危機中,率先關閉南部邊界,鎖住塞爾維亞,較川普優先建起圍牆。2017年通過”中歐大學條款”,令該大學無法招生,用意是打擊索羅斯的開放社會與自由主義倡議。2018年以反移民言論贏的大選,開啟第四任總理任期。行事風格相當出位。
西方政界對Orbán的警惕,主要來自他所屬的右翼政黨青民盟(Fidesz)的實力與意圖。實力部分:青民盟早在2010年取得2/3絕對席次,並真的修憲更改國會席位數目。意圖部分:該黨政綱一直保有反移民的保守民族主義色彩,與歐盟其他右翼政黨通氣。內政上收縮民權,對外事務上對歐盟採取懷疑立場。
匈牙利雖然在2004年加入歐盟,但因財政條件不符歐元趨同條款(euro convergence criteria),被拒於歐元區之外。歐債危機後匈牙利迎來經濟復甦,雖然財政條件已經符合條款,但為了保持財政與貨幣政策自由度等國家自主象徵,政府已無意願加入歐元區,顯然已經推遲進一步整合的進程。
過去十年的歐洲政治經濟跌宕起伏: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引爆地緣政治不穩,促使回教國家難民大量逃向歐洲;歐洲國家因移民湧入而引發排外情緒,進而助長右翼民粹主義興起,並意外促成英國疑歐派贏得公投,進而在2020年脫歐。
對於右翼民族主義政黨的情感性訴求,我一直沒有太多認同感。但民族主義者的排外政策,內政上通常搭配推出封閉式的經濟管理,收縮民權與朝向統合式統治,不利多元價值觀的發展;外交上與其他國家右翼政客沆瀣一氣,抗拒區域組織的參與與整合,令歐盟運作更為跌宕,匈牙利的政局變化是否為其他歐盟國家未來的劇本,這才是最不樂見的狀況。

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冠狀病毒疫情下的香港社會剪影

(有賊人搶走廁紙50條600捲,涉及金額1,695元港幣)這一則報導,描繪了疾病疫情爆發中的香港人的生活。
不過大部份讀者沒注意到,被搶走的是品牌VIRJOY的廁紙,而不是品牌維達。所以相片中案發現場還是滿滿的廁紙堆棧。
這說明賊人識貨。


為什麼這次疫情會造成食米、紙巾搶購,而不是其他糧食?例如罐頭、玉米、雜糧、生鮮、有機食物等相關產品?這不宜以行為不理性與社會上出現集體瘋狂視之。
我有個假說:華人先天上有不相信政府的本能,而跟防疫有關的物資如口罩酒精漂白水等不是價格高漲就是難以購入。但每個人還是希望做些跟防疫有關的行動,例如搶購食米跟廁紙,感覺有點關係,實際上無關,費用不高,做錯也無傷大雅。
重點是看見家裡擺滿了食米與廁紙,緊張的壓力從政府無能控制疫情中,精神舒緩了下來。
所以購買廁紙食米是種集體的心理療癒,從這角度來看是蠻正面的。
你有看見甚麼公司商號開始囤積食米廁紙嗎?沒有吧,他們巴不得降低庫存。
為什麼出現這種差異?因為店舖或企業主面對消費力降低的經濟現實,做出理性的商業決定。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breaking/20200217/TUMD4TCQZTDHVW4DQK2FPH7E5Q/?fbclid=IwAR1_1eKuNB6ADmZUxHa7pcf4JlXd5TuoClVP5OAmjA49OjGzuYrEpYR9yF8

2020年2月16日 星期日

食米之亂追蹤

經過兩週的物流調整,超市架上滿滿的食米,而且出現8公斤包裝,還有先前少見的23公斤大包裝。路過的阿婆驚呼:好多米!但搶購氣氛已消散。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估計大包裝是從遭受消費力急凍的餐廳移轉過來。
自去年反修例運動爆發以來,香港每月公佈的零售銷售數據按年跌幅達雙位數百分比,餐飲業大約下降~20%。少數出現正增長的行業是超市行業!因為少出門在家自行烹調較普遍,連帶帶動業績!
今年一月下旬疫情管理趨嚴,加速這樣的消費趨勢!居民因防疫增加日用品的消耗量與庫存,但經濟、商業活動急凍,也讓平常固定消耗這些用品的商家釋出。
食米之亂已舒緩,廁紙之亂還在上演。但商場人潮消失、辦公樓因在家辦公政策人數大減、學校停課至下月中,這些消失的需求,廁紙的存貨遲早塞滿超市。
不輕言物資短缺、也勿論斷通貨膨漲即將爆發,最重要是勿慌張。SARS時期是通貨緊縮。怎麼應對經濟急凍才是需要思考與應對,而不是搶食米與廁紙。
當然搶購行為若可以釋放慌張的心理狀態,毋須服藥就解除心理病徵,有助家庭氣氛好轉、促進幸福感,這倒是好事。

2020年2月8日 星期六

荃灣廁紙牆

【武漢肺炎】荃灣川龍街驚現內地廁紙牆 成網民打卡熱點

荃灣藥房廁紙牆:因應全港廁紙大缺貨,荃灣某藥房運來大量庫存,計畫銷售。但因其中一生產工廠位於湖北省,導致乏人問津,並引來警方檢控阻街。
「何謂瘋癲?瘋子只不過是和我們用另一種論述系統不同的人罷了」~傅科《瘋癲與文明》。

2020年2月6日 星期四

糧食之亂

由於本週香港市民出現暴買糧食風潮,食米搶購一空。我本持著好公民要時時檢查超市庫存的精神,沿途拍攝住家附近的糧食區。
這些糧食在歷史上幫助人類渡過艱困時期,每個圖片會一一解說!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和室內
馬鈴薯!這是愛爾蘭飢荒時期的短缺食物,也是南北戰爭艱難時期的主食。架上很滿!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甘藷(sweet potato),台灣人民在太平洋戰爭艱困時期的主食。很滿!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西班牙火腿(Jamon),西班牙內戰時期,人民仰賴火腿渡過難關。不過在本地是高級食材,滯銷中。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餐肉罐頭。韓戰時期,韓國人仰賴美軍供應的罐頭渡過難關,並混合火腿肉、麵條煮食,成為部隊鍋的起源。沒有賣完!

未提供相片說明。
雞蛋。任何一個國家戰亂時期,最便宜的動物蛋白來源。滯銷!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有機米,雜糧米。一包也沒賣出去。

我跟店員有好笑的對話:
我:聽說香港有糧荒,為什麼你一包也沒賣出去。
店:我不知道!
我:我知道,有機米不是糧!
店:有機米是糧!
未提供相片說明。
寵物罐頭滯銷。寵物表示傷心,主人只想到自己。


我沒拍到味增,可惜。這可是大和民族百年來老百姓對抗戰亂的對策!可惜香港吃的人太少,超市不進貨!

我推測這就是港人的拉庫存心態,一般家庭心一慌,請外傭多買幾包,一下子就買光了。銷量大的都是港人常買的日用品。
外國人不以米為主食的,哪裏感覺到糧荒?